找到相关内容97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与中国文学一语言教育论文

    如是惭愧,发露忏悔。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:一者禀性专精,本来不犯;二者犯已惭愧,发露忏悔。此二种人,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。”于是世尊随其所乐,方便为说四圣谛法。(玄奘译《大乘轮经》)...多负,若我去者,必定多得。”夫如其言,为作火坑。投身燋烂,于即永没。(吉迦夜共昙曜译《杂宝藏经》卷)   2.阎浮提中有国王,名曰尸毗,所都之城号提婆底。唯沃壤,人多丰乐。统领八万四千小国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351354.html
  • 新罗高僧金地藏证道九华的业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

    。《大乘轮经》说他是十方世界的菩萨,“安忍如大地,静虑可秘藏”,故名“”。《本愿经》、《如来不思议境界经》等解释说,菩萨是古佛现身,在释迦既灭以后、弥勒未生以前,已证得佛的法身。为了度脱众生,所以现无量身,遍于十方世界,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。他以众生赖以救苦的菩萨的面目出现,立下“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,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”的愿。他的神力智慧不可思议,名号功德也不可思议,《...

    谢澍田 叶可信 张宣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3259732.html
  • 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

    故在《大方广轮经》卷7〈远离讥嫌品〉说,菩萨以轮成熟众生,乃至也以轮成佛,彼所谓轮,便是善。(注64)又于《大乘轮经》卷8业道第六,也说菩萨以善业自得涅槃,并度众生皆登正觉。其...《经》、《瑜伽师论》菩萨、《摄大乘论》增上戒学分。由此可知,光是就善法与菩萨戒,从小乘诸论典中所见资料,已经极多。  (注17)《》卷30,页982下。  (注18)《》卷25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460068.html
  • 律制生活--论经忏佛事及其利弊得失

    本愿,切念地狱众苦,便以《大乘轮经》、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、《菩萨本愿经》,制成《菩萨忏愿仪》,以期大众,共洗先业,克求圣果。在此我们可以明白,先贤古圣,制作忏法,不是为了后世僧众...药师愿海;一求西方净土,一望东方净土,都是极好的修行法门。至于《菩萨本愿经》,要在阐扬菩萨本誓愿:「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,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。」所以菩萨最易接近,所以《菩萨本愿经》上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0960403.html
  • 从玄奘的事迹看唐代初期佛教与国家之间的交渉[1]

    ,其间的5月是『薬师瑠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』,永徽二年(651)正月是《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》,从正月至6月又翻译了《大乘轮经》。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,盛行于贞观年间的唯识论书的翻译,几乎...更大的兴趣。虽然高宗在皇太子时代就已经著述了《述圣记》、《菩萨藏经》后序等,建造了慈恩寺,即位之后继承了太宗的政策,尊崇佛教的态度也没有改变。可是,从其在位中频繁进行的佛道论争可以很明显看出,高宗...

    吉村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4561190.html
  • 从玄奘的事迹看唐代初期佛教与国家之间的交涉[1]

    无垢称经》(《维摩经》的异译),其间的五月是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,永徽二年(651)正月是《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》,从正月至六月又翻译了《大乘轮经》。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,盛行于贞观...看到。根据《开元录》的记载,永徽五年闰五月,翻译了预言了未来出现的弥勒的《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法住记》,六月,翻译了佛陀为以女身出现的德华严菩萨宣讲功德的《称赞大乘功德经》,九月,翻译了讲述佛国土功德的...

    (日本) 驹泽大学 吉村 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2961240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

    像,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,若说过罪,则破法身故。大乘佛教经典中,也对“不说僧过”有所限定。《大乘轮经》卷三记载,佛言:“复次梵!若有依我而出家者,犯戒恶行,内怀腐败,如秽蜗螺,实非沙门...有《宗镜录》、《万善同归》、《心赋注》《受菩萨戒法并序》等等,延寿是禅宗重要分支之法眼宗的传人,被尊为法眼宗三机,延寿还推广万善同修、同归净之观点,又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六机。在《宗镜录》等著作中,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995094.html